科技赋农  美好生活

Technology & Happiness   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信息资讯 >

巧用“加减乘除法”助力生态低碳农业强区建设

发布时间:2023-02-17 来源:农民日报

打印本文              

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郊农业大区,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为平谷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平谷“山水田林湖”要素齐备,生态良好,资源丰富,野生动植物资源600余种,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7.3%,位居全市前列,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.8671亿立方米,8个河湖获评“北京市优美河湖”,生态底色愈发亮丽。继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后,平谷区再次摘取国字号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”这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荣誉。

为有力践行‘大京郊服务大城市’,平谷区坚持‘生态立区’,聚焦绿色发展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,巧用‘加减乘除法’,厚植农业绿色底色,助力生态低碳农业强区建设。

在模式探索上做“加法”。依托“生态桥”治理工程,把果树枝条废弃物、养殖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统一收集、统一处理,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制作高品质有机肥,制定“1吨树枝兑换1吨有机肥”的政策保障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处理果树枝条30余万吨,生产高标准有机肥20余万吨,系统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环境治理、土壤改良等重点难点问题,最终实现“治环境、保生态”的发展目标。2022年,平谷区政府与中国环保集团合作组建中节能生态桥(北京)环保有限公司,充分发挥国企优势,有效落实双碳理念,探索碳汇交易,助力平谷区低碳农业发展。

在农业投入上做“减法”。为保障食品安全,平谷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,通过技术培训、现场观摩会等形式,提高种植户绿色施肥技术推广应用。建成市级全程绿色防控基地8家,示范推广生物农药、防虫网、黄蓝板等绿色防控技术20余项,其中,2家基地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的首批100家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。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,建立地膜回收网点40个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79个。积极推广应用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,建立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点4个,累计示范面积1000余亩次。全面推动平谷农业绿色转型,让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品质更高、更安全。

在生态效益上做“乘法”。一方面,打造绿色生态品牌。平谷区成功培育16个市级“优农品牌”,2022年平谷区16家主体获得有机农产品转换证书和有机认证证书,新增认证产量3907.955吨,市相关部门对区5家申报市级生态农场进行复审,得到较高评价,平谷区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。另一方面,发展观光休闲农业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(北京)休闲大会,全域推出38个咖啡休闲驿站,30余家露营地成为“北京最受欢迎的露营地”,梨树沟休闲小镇、大华山嘻谷拾光等成为流量爆款,累计发展乡村民宿240户,推出春季赏花、冬季滑雪等精品旅游路线25条,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14个,依托平谷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,让老百姓吃上了低碳、绿色、环保、节能的“生态饭”。

在资源使用上做“除法”。一方面,发展节水型农业。积极制定农业节水灌溉工作方案。目前,全区现有各类节水设施76385亩,2022年平谷区通过推广土壤深松作业、秸秆粉碎覆盖还田、少免耕播种、推广玉米良种、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农艺节水方式共计节水18.4万亩。通过土地整理、农业综合开发、农田节水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工程项目共计节水8万亩,有效推动农业节水,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。另一方面,推动节能农业发展。依托农业中关村建设,平谷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2019年,平谷区在全市率先开展设施农业三年提升计划,进一步提升设施装备水平,提高现有老旧温室、大棚的生产能力,有效降低能耗,平谷区日光温室数量占种植业设施的85%2022年,平谷区高端设施农业实现新突破,总投资1.1亿元、占地1093亩的“三个零”有机蔬菜种植园全面开工。目前,平谷区政府正与中国机械工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对接,共同打造平谷极低碳设施农业项目,大力发展高标准、高质量、低能耗、多功能型蔬菜生产设施。

下一步,平谷区将继续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,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,不断探索农业减排固碳工作路径,开展GEP核算,探索建设碳智汇管理与服务平台,开展“零碳村”“零碳园区”等试点,以首善标准擘画“高大尚”平谷生态低碳农业蓝图,助力平谷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。